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
人生最高の享受

miaoshansh.exblog.jp
ブログトップ
2016年 08月 14日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4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
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4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0013417.jpg

三、由約而繁的菩薩戒

根據日本學者大野法道所著《大乘戒經の研究》(註一),條列出經錄所選與大乘戒經相關的聖典,範圍相當廣泛,共有八十六部(註二),以系統來分類,則有《大般若經》、《遺日摩尼寶經》、《維摩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菩薩地持經》(略稱《地持經》)、《阿含經》、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梵網經》、《大集經》、《大寶積經》、密教經典,以及單獨的經典等共有十四個系統以上。

另一位日本學者土橋秀高所著《戒律の研究》(註三)第五章第四節中,討論到菩薩戒的略系說,強調提獎菩薩戒的經典是《大般涅槃經》卷八〈如來性品〉;菩薩戒之有獨自的戒相條目者,仍為《菩薩地持經》卷五,提出三聚淨戒以及在家出家應受四重四十三輕的戒相條文;又有《優婆塞戒經》提出六重二十八失意罪的在家菩薩戒相;《梵網經》則提出十波羅夷四十八輕,強調在家菩薩道,也主張實踐出世間法的菩薩道(註四)

駒澤大學佐藤達玄教授所著《中國佛教にあける戒律の研究》(註五)第十一章第三節,介紹菩薩戒的流佈說,首由曇無讖(西元三八五-四三三年)譯出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地持經》、《菩薩戒本》、《優婆塞戒經》,大力弘通菩薩戒,同時指出境野黃洋著《支那佛教史講話》告訴我們: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(略稱《瓔珞經》)、《梵網經》、《地持經》,是大乘戒經中的三大聖典(註六)

事實上,大乘戒經的確很多,經過整合演變,便匯集成為主要的幾部經了。菩薩戒的訴求,原先是為擺脫律儀戒的呆板束縛,所以重視實質的化世力量、重視無上菩提心的開發,以及滌除心垢即是解脫,即是空慧的體驗,即是佛法化世的目的。例如《維摩經.弟子品》云:「心垢故,眾生垢,心淨故,眾生淨。」 若知心不在內、外、中間,罪垢即除(註七),所以也無須斤斤計較於戒律條文問題。從大乘菩薩的立場看,戒律的目的是為了解脫,而將條文的戒相稱為別解脫戒,所以《清淨毘尼方廣經》要說:「毘尼毘尼者,調伏煩惱,為知煩惱,故名毘尼。」又說:「煩惱不起,是畢竟毘尼。」毘尼的漢譯是律,律的作用是知煩惱、伏煩惱,若能直下不起煩惱,當然是最好的律了。若將聲聞律與菩薩律相比,則「菩薩毘尼猶如大海,所有毘尼無不納受」(註八)。也就是說,只要能伏煩惱,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便是攝盡一切毘尼的最上毘尼了。

可是,對於凡夫而言,心垢不易清除,心戒不易恆持,煩惱時時生起,放逸的行為也常常發生,僅靠發菩提心是無法獲大利益的。所以佛在《長阿含經》卷四《遊行經》第二中做最後的教誡之時,要說:「是故比丘,無為放逸,我以不放逸故,自致正覺。無量眾善,亦由不放逸得。」(註九)如何能不放逸?必須「依經、依律、依法」(註一○)。對於不放逸的方法,最好還是持戒,故有偈云:「念無放逸,比丘戒具。」(註一一)到了《大般泥洹經》的〈分別邪正品〉,便要求佛子「戒無麁細,當堅固持」。初期大乘戒是由繁而約,結果發現了徒托空言,不切實際,故又主張凡是戒律,從根本戒至微細戒,均宜堅固持守(註一二)。如此嚴格的要求,正好又回復到佛陀入滅不久結集律藏之時,摩訶迦葉所持的觀點。從此而再引申出幾種菩薩戒經,經過長時間的取捨斟酌,分別條列出了孰重孰輕的菩薩戒相。

類此的軌跡,在中國的禪宗,也相當接近。初期的禪宗祖師們,依據《般若經》的空義及《維摩經》「一切眾生心相無垢」(註一三)義,但求此心無相、無著,便與至道相應相合,不須另設戒相律儀。例如菩提達摩說:「達解三空,不倚不著,但為去垢,稱化眾生,而不取相。此為自行,復能利他,亦能莊嚴菩提之道。」(註一四) 《六祖壇經》的〈懺悔品〉中,說到關於戒的有三點:

  1. 「來諸善知識,此事須從自事(宜為「性」)中起,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自修、自行、見自己法身,見自心佛,自度、自戒始得。」(註一五)


  2. 「戒香,即自心中無非、無惡、無嫉妬、無貪瞋、無劫害,名戒香。」(註一六)

  3. 「善知識,既懺悔已,與善知識,發四弘誓願。……今發四弘願了,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皈依戒。善知識,皈依覺,兩足尊;皈依正,離欲尊;皈依淨,眾中尊。」(註一七)

此上三點之中的前二點,很明顯地指出,自心清淨即是持戒。第三點是無相戒授戒法,於懺悔發願後,接著受三皈依,稱為覺、正、淨,跟一般以佛、法、僧為三寶的用字也不相同,而且明言是「自皈依」,「皈依自性三寶」(註一八)可見此與律法中的戒相,涵義迥異。


法鼓全集:

http://ddc.shengyen.org/pc.htm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4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1062439.jpg


by miaoshanshi | 2016-08-14 05:05 | Comments(0)


<< 略说梵网经菩萨戒 入菩萨行—1...      阿枝伯的善因缘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