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
人生最高の享受

miaoshansh.exblog.jp
ブログトップ
2016年 09月 17日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9.17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
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9.17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0013417.jpg


袾宏對於中國的禮俗沒有像廬山慧遠大師那樣主張「沙門不敬王者論」,因為明末的環境不允許佛教徒提出那樣的論點。他說︰「時以佛法為重,優容我等曰勿拜(君父),則遵內教可也。時以人倫為重,定為成式曰當拜(君父),則遵王制可也。此何所據?《薩婆多論》云︰『比丘違王制者得罪。』」這也可以說,佛教既傳入中國這個君主體制且重視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的倫理社會中,應該入方隨俗,否則的話,只有被視為化外之民,以不敬之罪不能被中國社會所接受。可是《梵網經.菩薩心地戒品》明明說「出家人法,不向國王禮拜,不向父母禮拜,六親不敬,鬼神不禮(註三)。」此在中國君主時代的環境下,是無法遵守的。

袾宏對於本經在佛法中的地位的判屬,認為古來一向把《梵網經》和《華嚴經》看成同類(註四),但又把禪宗和《梵網經》拉在一起,而說本經有三宗:1.本宗,那就是直屬禪宗,因為本經稱為心地法門,心的意思就是禪宗的宗,此在《六祖壇經》就有「說通及心通」之句,因此袾宏認為「心者群經之祖,萬法之源」。禪宗既稱為心宗,所以本經應屬於禪宗。2.兼宗,它兼容並包大小乘各宗乃至外道偏門,所以應該為各宗共同的歸屬。3.無宗,《六祖壇經》說以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,既然一切皆無,當然是無宗。所以袾宏說︰「覓心體相,不可得故,常為心宗,不宗心故。」也就是說,心既無本體,也無定相,但它為一切心念的本源,而不等於一切心念的自體,這實在是禪宗的觀點(註五)因此有人問他禪宗以什麼為宗,他用華嚴宗的教判把《梵網經》及禪宗,同判為頓教,而且是圓頓,不是但頓。它們是一切乘所不能收,一切教所不能攝,所以不僅超過頓教的位置,也不能給它們一個圓的名字,乃是把《梵網經》的地位置於最高層次(註六)

又因為袾宏是以念佛的彌陀淨土為歸宿的,因此他在註釋《梵網經》「孝名為戒」四個字的時候,便引用《觀無量壽經》所舉的三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,稱為修三種福業;其第一便是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(註七)。因此袾宏說︰「戒不離孝」,《梵網經》既然以孝為戒,所以也是屬於淨土法門,而且又說「念佛修淨土者,不順父母,不名念佛。」(註八)從以上的介紹,我們知道,袾宏的菩薩戒思想實際上是以戒為基礎而要溝通,包容全體佛法,乃至於世法在內,無不容攝。這不僅是禪宗的思想,其實是華嚴的架構。

註解

註一《卍續藏》五九.六四七頁下
註二《卍續藏》五九.八四六頁下
註三《大正藏》二四.一○○八頁下。
註四《卍續藏》五九.八五三頁下
註五《卍續藏》五九.八五五頁上
註六《卍續藏》五九.八五五頁上-下
註七《大正藏》一二.三四一頁下。
註八《卍續藏》五九.七○五頁下




法鼓全集:
http://ddc.shengyen.org/pc.htm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9.17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1062439.jpg


by miaoshanshi | 2016-09-17 05:00 | Comments(0)


<< 楞嚴經通說第11集 見輝法師      楞严经修学法要10 净界法师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