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
人生最高の享受

miaoshansh.exblog.jp
ブログトップ
2016年 08月 13日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3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
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3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0013417.jpg

十善戒是為在家菩薩而設,若與殺、盜、邪淫、妄語、飲酒的五戒比較,少了一條飲酒戒而多了三條心意戒。飲酒本身不是罪惡,只是為了防止由於飲酒而可能促成前面四戒的犯行,所以在家佛子不許飲酒。可是在《未曾有因緣經》卷,記載了一樁趣事:祇陀太子先受五戒,後聞十善,便向釋尊要求,准許他捨去先受的五戒,改受十善。原因是五戒中的飲酒戒難持,他有許多豪客,常常帶著酒食,與他共相娛樂,不過他未因飲酒造惡,相反地「得酒念戒」,所以雖有歡樂而未放逸。釋尊聽了,不僅未予訶責,反而稱道:「善哉善哉,祇陀!汝今已得智慧方便,若世間人,能如汝者,終身飲酒,有何惡哉。如是行者,乃應生福,無有罪也。……若人飲酒,不起惡業,歡喜心故,不起煩惱;善心因緣,受善果報。汝持五戒,有何失乎。」(註一二)這段經文,並不表示五戒可以去掉一戒,而是說,若能「得酒念戒」,不起惡業,心生歡喜者,仍未破戒。結果祇陀太子未捨五戒,而增受十善。

可是十善戒也非容易受持,特別是菩薩所重的三條心戒。此在《未曾有因緣經》卷上,記載釋尊的生父閱頭檀王請示佛陀:「十善行法,心道三法,難得護持,當云何受,令不漏失?」佛也同意此說,故不要求,經常保持三條心戒清淨,立即宣說了三時持戒法:「從晨至食,名為上時;經一食頃,名為中時;行百步時,名為下時。」(註一三)受了十善戒的人,若能經常不犯三條心戒,已是大解脫者,一般凡夫,但求隨力守持,若從早晨至午餐的階段,心意保持清淨而與菩薩道相應者名為上時持戒;一頓飯工夫,保持清淨者名為中時持戒;乃至僅於行走百步的短時間內,保持三條心戒清淨,名為下時持戒。

從《未曾有因緣經》所載的以上兩例,可以證明菩薩戒持戒標準,極富於人間性。不像七眾律儀戒那樣,被結集者規定得動彈不得,以致形成戒律精神的僵化,無法伸縮自如,失去了因應時地變遷的潛力。

註解

註一《大正藏》八.五六三頁下。
註二《大正藏》八.三九○頁中。
註三《大正藏》八.三九○頁下。
註四《大正藏》八.三九一頁上。
註五《大正藏》七.一○一九頁下。
註六《大正藏》七.一○二○頁上。
註七《大正藏》九.三一頁下。
註八《大正藏》九.三七頁上-中。
註九《大正藏》八.八四四頁中。
註一○《大正藏》一○.五○四頁中-下。
註一一《大智度論》卷四六〈釋摩訶衍品〉有云:「十善為總相戒,別相有無量戒。」說:「說十善道,則攝一切戒。」《大正藏》二五.三九五頁中
註一二《大正藏》一七.五八五頁上-中。
註一三《大正藏》一七.五八一頁上。



法鼓全集:

http://ddc.shengyen.org/pc.htm

《菩薩戒指要》(續8.13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1062439.jpg


by miaoshanshi | 2016-08-13 05:05 | Comments(0)


<< 略说梵网经菩萨戒 入菩萨行—1...      隨順因緣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