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
人生最高の享受

miaoshansh.exblog.jp
ブログトップ
2016年 06月 04日

法鼓家風(6.4續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



法鼓家風(6.4續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0013417.jpg

奉獻與關懷

今天,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,做為一個未來的出家人,必須要具備哪一些條件,才不會被環境所淘汰。

持戒謹嚴、生活簡樸、精進修行,這是出家人的本分,不管過去、現在或未來的出家人,都應該相同。但是,光是這樣對一個現在的出家人都嫌不夠,更何況是未來?

現今台灣佛教有那麼蓬勃的氣象,並不完全是因為台灣人信佛的緣故,台灣人喜歡的,應該是民間信仰,而不是佛教。那麼,是不是說有幾個出家人持戒清淨、生活簡樸、修行精進,佛教就能這麼蓬勃呢?如果只是這樣子的話,那麼台灣今天可能根本沒有佛教了。


關懷社會,延續佛教生命

大約一百多年前,大陸佛教給人的印象就是「與世無爭,青磬紅魚了此殘生」,這樣的佛教對社會而言,是一種損失,也是一種負擔。因為一個好好的有用之人,卻不能夠為社會生產。不事生產也罷,他還要吃,即使吃得簡單,那還是要吃,只有去化緣,向人化得一些錢和食物來養活自己。然後他們還要說:「我們敲木魚就是在修行,我們廟裡供著『大清皇帝萬歲萬萬歲』是為了祈求國泰民安,為人類祈禱世界和平!」民國以後,又換成供著「當今總統萬歲萬萬歲」。

當時在大陸大約有五百萬出家人,大多就是這樣坐享其成,不但沒有做弘法的工作,也沒有做社會關懷的工作。即使有的話,也只是在有人往生時,為他們念經,舉行儀式而已。但是念經不只出家人會念,在家人也會念,如果我們今天的佛教還是這樣是行不通的。今天台灣佛教之所以能夠如此蓬勃,主要是因為有幾個佛教的大團體在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,所以才帶動了佛教的發展。

記得九二一大地震前,佛教界發生一件醜聞,一位尼師為了對付他的師父和師公,於是結合一位被開除的調查局調查員,誣告他的師父、師公,造成佛教界的大地震。當時台灣媒體幾乎都在炒作這則新聞,不斷地追追追,愈挖愈深,把佛教界過去所有的壞事、醜聞、舊帳都翻出來。本來只是一件事,結果捕風捉影地扯東拉西,把所有出家人都當成目標來挖,佛教清新的形象也因此破壞。

然而九二一大地震一震,這樁事情就沒有下文了。因為那時媒體報導的都是我們幾個大團體在做救災工作的新聞,還有「台灣加油」的公益廣告、照片,到處都有。當時佛教安定人心的力量,對於九二一災後社會的人心重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,結果那樁誹聞就不見蹤影了。

由於沒有證據,這個案子官司打了一年多,最後也不了了之。後來那位女眾不好意思再見人,在佛教界也沒辦法立足了,因為不管哪個團體一看到他就怕。

我講這個例子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,除了做一個本分的出家人之外,我們必須要對現實社會有非常明顯的貢獻和影響。如果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佛教界沒有這幾個大團體對社會做那麼多有貢獻的事,那件事很有可能還會再繼續地炒。可是現在如果遇到這類事情,我們可以跟媒體講:「要毀掉佛教,毀掉佛教界中有名的法師,那樣的社會成本太高了,因為佛教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和影響,如果少了佛教的力量,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的安定與健全。」

因此,佛教除了傳統的基本原則不能缺少之外,還要關懷社會。諸位,我們這個團體是如何關懷社會的?曾經有一位菩薩告訴我:「法鼓山很實在地在做事,像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,我剛好在南投,那時候常有人會引用師父的法語來鼓勵人心,譬如:受苦受難的人是教導我們的菩薩……等等。」另外,也有許多朋友說,雖然法鼓山沒有辦很大的法會,但卻是他們最認同的佛教團體;乃至許多非佛教徒認為,法鼓山與其他團體不同,是在做學術和心靈環保。

我跟你們講這些,主要是要你們知道,我們出家人不能脫離社會,不能和社會脫節。因此,關懷和教育在我們這個團體是並行的,我們是「以教育來達成關懷的目的,以關懷來達成教育的任務」,你們將來如果忘了做關懷的工作,而只想到教育,便很容易流於象牙塔。

關懷社會,要從我們法鼓山內部關懷起,而關懷內部則要從關懷自己做起;如果沒有先把自己安頓好、把內部關懷好,想要關懷社會可說是緣木求魚。所以,要自立自強從自己的內心做起。

至於要怎麼安頓自己的內心呢?如果說要開悟或是了斷煩惱,那不簡單。但基本上,要以發菩提心為原則。發菩提心,就是為三寶、為眾生盡形壽、獻生命,至於個人的利害得失、光榮恥辱,都不是考量的重點。人家給不給我尊嚴沒什麼關係,我只是在奉獻。這種想法就是在發菩提心。

菩提心就是為眾生的心,我是終身奉獻給三寶和眾生了,只要對眾生有益,三寶需要我怎麼做就怎麼做。以菩提心來關懷自我,之後就能夠關懷內部的同學、菩薩以及教職員,還有我們的僧團常住眾。內部的關懷做好了之後,就能夠對社會做關懷。

對外的關懷,就是對社會做奉獻。你們在學僧時代,如果有時間也應該擔負起一部分的任務。如何關懷?可以配合團體計畫來做,做些對社會有益、對社區有貢獻的事,例如打掃、禪坐教學等社區服務。

我們在金山,法鼓山山下的人對我們很好奇,心裡會想:「這些人吃飽了沒事,在山上做什麼呢?」或「這些孩子不聾又不啞、不癡也不呆,他們在山上做什麼?」因此我們可以對山下辦一些活動、做一些事,除了讓他們知道這個學校的學僧對環境是有所貢獻的之外,也可以影響他們的觀念,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及生活習慣。這個就是屬於關懷的層面。

法鼓家風(6.4續)--摘自「法鼓全集」・聖嚴法師 著_b0348023_21062439.jpg




by miaoshanshi | 2016-06-04 05:05 | Comments(0)


<< 《學佛群疑》(6.4續) 圣严...      責に任じ分を尽くす -108自...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