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
人生最高の享受

miaoshansh.exblog.jp
ブログトップ
2024年 03月 27日

容人短、赏人长、帮人难、记人好

人有恩于我不可忘,而怨则不可不忘。

《红楼梦》中说: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

都说人情往来是笔账,与人相处需良方。

人和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,就在于容人短、赏人长、帮人难、记人好。


容人短


一位禅师在讲经时,待客僧不小心用了有缺口的杯子来奉茶,十分歉意地说:“抱歉,这杯子有个缺口。”

禅师却淡然一笑:“无碍,杯子虽有缺口,却不影响茶水的清甜,就像每个人都有短处,彼此包容就都是完美的人。”

与人相处,容得下他人的短处,是远见,也是格局。

春秋初期,卫国有一个叫甯戚的人,饱读诗书,却怀才不遇。

听说齐桓公招揽人才,就想在齐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,又因家境贫穷,路费不够,无法前行。

一天,甯戚给一个商人当车夫,随车到达齐国,夜幕降临,城门关闭,他们便在齐国都城大门外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来。

碰巧,当天晚上齐桓公到郊外迎接贵客归来,只见城门大开,车水马龙,灯火通明,一行浩浩荡荡,好不威风。

正在车旁喂牛的甯戚,远远望着这支豪华的迎客队伍,心中难免伤感,于是,他拍打牛角高声吟唱:

南山灿、白石烂,中有鲤鱼长尺半。

生不逢尧与舜禅,短褐单衣才至骭。
从昏饭牛至夜半,长夜漫漫何时旦?

齐桓公被歌声吸引,便对身边的奴仆说:“美妙!这唱歌者绝非等闲之辈!”

于是,他命令随从带甯戚进城,随之召见。

第一次见面,甯戚向他论述治理齐国的举措,齐桓公没有表态。

第二天又见,甯戚畅谈治理天下的大道理,桓公大喜,准备赐他高官厚禄。

这时,群臣纷纷站出来阻挠说:“他只是一个来自卫国的贫贱之人。

卫国距离齐国不远,您不及派人去卫国打听一下,如果他确实是一个贤人,再任用也不晚呀。”

桓公答道:“不用了。如果真的去打听,我担心会有一些小缺点。

以人之小恶,亡人之大美,这是主君失去天下的原因。”

就这样,甯戚成为了齐国大司田,对齐桓公尽心辅佐,在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明代学者薛瑄说:“唯宽可以容人,唯厚可以载物。

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,在不涉及基本的底线和原则的时候,包容是最好的态度。

与人相处,不用过于挑剔,不必过分严苛。

当我们以宽容之心,去容人之短,也将收获更多的信任与尊重。
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瑕瑜互见,长短共存,才是真正的人生。


赏人长


网上曾有人问:“为什么我总是看别人不顺眼呢?”

有个回答一针见血:

一张挑剔的嘴只能道出他人的短处,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所见之处都闪着光芒。”

可见,你心里有什么,便会看到什么。

曾国藩曾与江忠源一见如故,相谈甚欢。

然而,除了曾国藩,周围的人都看江忠源不顺眼,因为他不仅嗜赌成瘾,还垂涎美色。

这便惹得曾国藩的门客发问道:“江忠源究竟有何长处,值得您如此上心?”

曾国藩回应道:“这个人胸襟坦荡,豪爽直率,更有一个‘义’字在心中,诸君都比不上他。”

原来,江忠源虽好赌,却心口如一,并不藏掖;京中有同窗病逝,他不顾生活拮据,买棺木送其回家;恩师病重时,更是亲自护送老师返乡。

他的直率,让曾国藩自叹不如,日日反省,他的忠肝义胆,让曾国藩心生敬佩,认定他值得深交。

曾国藩的坦诚相待,也让二人彼此敬服,惺惺相惜。

看人之短,天下无一可交之人;赏人之长,世间一切皆可为师。

司马懿曾说:“臣一路走来,没有敌人,没有对手,看到的都是师长与朋友”。

人与人相处,本就是一个相互感知,相互认可的过程。

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短处,只会恃才傲物,让自己变得平庸,变得消沉。

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人,放下嫉妒和仇视,才能窥见自己的内心,变得谦逊,变得低调。

人生最大的意义,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,所以,请真诚地欣赏别人,让自己心胸开阔,广结良友。


帮人难


《了凡四训》有言:“惠不在大,赴人之急可也。”

施人恩惠,不在于大小,而要急人所需,帮人所难。

清代商人胡雪岩曾讲过自己的一段遭遇:

“年轻的时候,我是店里帮着东家催债的小伙计。

一次,赶往另一户债主家时,大雨倾盆,路旁的一个陌生人也被大雨淋湿。

正好那天我带了雨伞,就帮人家打伞。

时间长了,那一条路上的人都认识了我。

后来,就算我忘带伞了也不怕,因为总会有我帮过的人来给我打伞。

你肯为他人付出,别人才会来帮你,谁没有困难的时候,能帮就帮帮吧。”

困难时,帮别人一把,就是帮自己,利他,就是真正的利己

佛家说,凡人畏果,菩萨畏因。

帮人难处,就是在种下善因,种下善行,无形之中,也是他人成就了我们的功德。

有句话说的好:“你帮朋友一把,会加深感情;帮陌生人一把,会传递善意。”

救人于危难之人,必定有一颗悲悯慈爱之心,是他人的避风港,也是自己的贵人。

人生无常,放下一味利己的心思,施惠于人,也圆满自己。


记人好


人生如四季,会见春日暖阳,也会见寒冬冷冽。

一朝落难,方知真心不易,有人施予恩惠,更当铭记于心。

京剧大师梅兰芳,年少时曾患上了白喉病,但家境贫寒的他,根本出不起医药费。

那时,“三爷”李宣倜听说了,随手出了八吊钱给他治病。

这八吊钱的恩情,李宣倜并未放在心上,而梅兰芳却刻在了心里。

多年后,梅兰芳一举成名,李宣倜却倒了,之前相交甚好的朋友也离他远去。

梅兰芳得知后,每个月都拿出200块救济他,还常常派弟子陪他聊天。

李宣倜弥留之际,梅兰芳不仅陪伴在侧,更是说道:“三爷,您放心,身后之事,我一人承担。”

听罢此话的李宣倜,潸然泪下,安然辞世。

梅兰芳也亲力亲为,将李宣倜的身后事操办得妥妥当当。

人与人相识一场,受人一份恩,当记一份情。

人这一辈子,少不了贵人的鼎力帮扶,少不了家人的倾情相助。

菜根谭》中说:“人有恩于我不可忘,而怨则不可不忘。

记着别人的好,是珍惜别人,也是温暖自己。

相反,记着别人的不好,只会徒增仇恨,苦了自己,也害了别人。

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别人,生活会多了真诚、快乐,少了欺骗、伤害。

时间久了,我们心里存着的都是美好,怨气会烟消云散,心胸也会越来越开阔。

人这一生,与人相处,心简单了,世事也不会复杂。

没有人能十全十美,也没有人能刀枪不入。

他人有短处,相互包容,他人有长处,多去欣赏;

他人的付出,记在心里,他人的难处,伸出援手。

人情往来,就像流水一般,容得泥沙,也淘得黄金,有润泽万物之慈悲,也有涌泉相报之恩情。

人生在世,难得相遇,愿你真心待人,交于情分,惜于人品,福来福往,皆是良缘。


与朋友们一起共勉。








# by miaoshanshi | 2024-03-27 14:51 | Comments(0)
2024年 03月 27日

俞敏洪:改变人生的,不是大道理,而是小习惯

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。

俞敏洪曾在演讲中,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:
有一年,他去海南岛度假。
很多人都会睡到日晒三竿,然后去沙滩上晒晒太阳,吹吹海风。
等到了晚上,他们便三五成群去酒吧喝酒,直到凌晨一两点才尽兴而归。
俞敏洪看到他们恣意舒服的模样,当晚就加入了其中。
不曾想酒吧的嘈杂与喧闹,令他头晕目眩,浑身不舒服。
没到半个小时,他就逃离了酒吧。
回到房间后,他安静地捧起一本书,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,一直到12点才合起书入睡。
早晨六点半,他自动就醒了,随后就打开电脑开始了工作。
原本用来放松自己的假期,仍旧被他过得紧张、充实。
很多人对此表示诧异,俞敏洪解释道:
“这些习惯已经成了我基因的一部分。正是得益于好的习惯,我才有了比较好的人生。”
亚里士多德说,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,因此,优秀不是一种行为,而一种习惯。
在习惯的加持下,人每天进步一点,持续精进,就会迎来人生的进阶。
反之,任由恶习消耗能量,整个人就会变得颓丧而消极,最终止步不前。
当你开始培养好习惯,你才会有更好的人生。

先讲两个故事。
第一个故事,是青年作家张皓宸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。
读者小杨从小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,考进了北京顶尖985大学,可谓前途光明。
他却在信中吐露,自己三十出头了,还窝在北京的地下室里混日子。
原来离开父母后,他做起事来就开始拖拖拉拉。
闹钟响了还懒在床上,换下的脏衣服也不想洗,论文总是要拖到最后熬夜写。
几年下来,整个人变得懒懒散散,活得浑浑噩噩。
大学毕业后,凭着名校优势,他入职一家国内头部会计师事务所。
有一次,事务所接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重要项目。
上司给他分配了收集相关数据文件的工作,一周后提交。
想到时间还很充裕,小杨便不再管它,而是每天刷刷视频,摸摸鱼。
一直拖到汇报工作那天,他才慌慌忙忙敷衍着整理出一些基础数据。
谁曾想,他匆匆忙忙提供的基础数据有错,直接导致后续工作出现重大失误。
最终小杨被事务所开除不说,还被业内列入了黑名单。
如今已经30多岁的他后悔不已,就因为一直以来爱拖延的习惯,断送了自己的前程。

美国作家斯蒂芬·金说过一句话:
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,而是一点点吞没你。

坏习惯也是如此,一开始它只是引起你轻微的不适,产生一点小问题。
时间一长,你就会发觉生活变成了一团乱麻,糟糕而无序。
它就如河堤下的白蚁,若不加以管制,终有一天,会掏空你所有的根基。

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三十多年前,比尔·盖茨曾参观访问了一所小学,深受学生的欢迎。
看着这些孩子,盖茨临走时承诺:
“以后我还会再来,如果我看到哪位同学的课桌干净,就奖励给他一台电脑。”
起初,同学们每天都争相把课桌收拾得干净又整洁,期待能成为那个幸运儿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松懈懒散,最后干脆不收拾了。
唯独有一个男孩子仍然每天收拾课桌。
男孩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,直到二十多年后,他再次见到了比尔·盖茨。
但盖茨并非是来给他送电脑的,而是想用2.4亿美元购买他公司1.6%的股份。
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Facebook创始人——马克·扎克伯格。
回想起这一切,扎克伯格坦言:
儿时养成清理桌面的习惯,保持了办公环境的整洁,使他随时都能够进入工作状态。
后来,他更是将这个简洁利落的好习惯应用到自我管理中。
他会一口气买几十件同款T恤和牛仔裤,每天穿着不变。
这样他就不用为穿什么而分心,能把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中。
他给自己安排了晨练,也不是什么复杂的锻炼计划,就是每天跑步一英里。
简简单单几分钟的运动,却让他有了更健康的体格。
得益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好习惯,扎克伯格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,把公司做到行业顶尖。

乔布斯说过这么一句话:

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,你养成习惯;

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,你的习惯决定了你。

人到30岁之后,能有多大的成就,过什么样的日子,就看他的习惯。
越是拥有好习惯的人,就越会利用细微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。
久而久之,他们的事业一直在提高,人生也会随之越来越好。

从985高材生小杨到扎克伯格,截然相反的结局告诉我们:
先有好习惯,才会有好人生。
不良的习惯就如水蛭,每时每刻都在吮吸着你的能量,直至你的生活溃败。
而好习惯就如水一般,日日滋润着你,终有一天会把你养成参天大树。

《纽约时报》记者查尔斯·杜希格曾写过朋友丽萨的故事。
丽萨从青春期开始就暴饮暴食,体重一度高达200多磅。
后来她又迷上了购物,哪怕是借贷也要买下喜欢的东西。
结果因为欠贷她被讨债公司追得东躲西藏,身体也出现毛病。
在她34岁那年,几近崩溃的丽萨决心改掉这些坏习惯。

起初,她只是控制饮食,并开始跑步。
自从坚持运动后,她的精力逐渐变得充沛,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
仅仅一年时间,她便还清了欠款,并自费购买了学习课程。
最后她减肥成功,同时攻读了哈佛管理学硕士,跨入精英阶层。
正是丽萨及时养成了好习惯,这才扭转了人生。

教育家霍拉斯·曼曾说:
习惯就仿佛是一条缆绳,我们每天为它缠上一股新索,不用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。

人生变好,一定是从养成好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的。
只要你每天优秀一点,日积月累,便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。
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·克利尔曾说:
不良习惯如毒品,人一沾就会;培养好习惯如登山,每一步都很费力。
所以一个好习惯的养成,必然离不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科利尔在《掌控习惯》一书中,就将习惯养成分为了四个阶段。

当你抓住了四阶段的特性,并进行针对性训练,养成好习惯就变得轻而易举。

1. 提示:让好习惯显而易见
人是具有潜意识的。
看到了食物,你就会想吃饭,看见了酸梅,你就会分泌唾液。
要想养成某个习惯,你也需要从提示自己开始。
比如在床头放一本书,上床后你一看到书,就会读上几页。
将扫把放在门口,看见扫把,你下意识就想起来扫地。
所以养成习惯的第一步,就是把习惯可视化。
与其列个计划表放在书桌的角落,不如把一件件事摆出来。
当你能够一眼瞧见该做的事,就是你变好的开始。

2. 渴求:让好习惯有吸引力
所谓渴求,就是强化好习惯给你的吸引力。
你可以将某个习惯可能带来好处,具体而清晰地写出来。
接着选择最吸引你的一个好处,并将之与习惯绑定。
比如当你工作懒散时,一想到完成工作后不再焦虑,慢慢就克服了拖延。
当你胡乱花钱时,想一想兜里有存款时的安心,就会开始节制。
学会把习惯的好处具体化,你的心中有了动力,自然而然就会行动起来。

3. 反应:让好习惯简便易行
人们常说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当某事过于困难之时,我们的习惯反应就会迟钝。
比如我们计划跑步一公里,很多人一想到距离太长就放弃了。
这时,只需将一公里切分为10个一百米,我们自然就可以轻松完成了。
老子有言,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。
再难的事,也是由无数个简单问题组成的。
先迈出第一步,接着一小步一小步走,无论习惯有多难,也会变得简便易行。

4. 奖励:让好习惯令人愉悦
曾有人问詹姆斯·克利尔,我要读多少书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?
克利尔却答道:一本。你可以读完一本书,就奖励自己一次大餐。
原因很简单,生活中的很多好习惯,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既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它们带来的益处,那就人为建立回报机制,及时奖励自己。
每跑一次步,就给自己增加一点零花钱;每看完十本名著,就允许自己旅游一次。

在各种小奖励的刺激下,时间一长,你就能将好习惯固化。
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·克利尔曾说:
改进1%并不特别引人注目,但它可能更有意义,特别是从长远来看。
你现在养成的习惯,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任何收益。
但时间一长,你埋下的种子,自然就会开花结果。
要知道,人生之路,选择权在自己手里,种什么样的因,就会结什么样的果。
你所坚持的微习惯,经过时间的复利,定会让你与更好的人生撞个满怀。

与朋友们共勉。








# by miaoshanshi | 2024-03-27 14:43 | Comments(0)
2024年 03月 27日

【夜读】最好的教养,是对家人和颜悦色


把最好的情绪,留给最爱的人

曾有一位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天他在家正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大吼大叫时,一通电话打进来了。接电话的他瞬间调整了姿势,调整了语气,用礼貌和气的态度处理了公事。

儿子很不解地问,为什么爸爸可以对别人这么彬彬有礼,但是对我却脾气这么大?那一刻,他才意识到,自己把最好的脾气留给了他人,却让最坏的情绪在家里倾泻而出。

我们组建家庭是为了爱,别忘了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爱的人。


最亲的人,应该经常看到我们最好的模样


生活中,有的人经常犯一个错误,就是对陌生人和颜悦色、客气有加,对家人却总出言不逊、乱发脾气。

家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,所以我们常常无所顾忌地说话和做事。因为亲人总是可以接纳我们,给我们最大程度的包容。可是,最容易受到伤害的,也正是那些最爱我们的人。亲人对我们的包容是因为爱,所以我们更不应该让他们难过。

最好的教养,不是只对外人好脾气,而是在家里也能保持好情绪。那些最爱我们的人,应该经常看到我们最好的模样。


一个家最好的样子,是彼此尊重和爱护


人和人之间的相处,永远是相互的,家人也不例外。对家人尊重和爱护,才能成就自己,也成就每一个家人。

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,难免会有磕磕绊绊,如果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责备,凡事都要争个高低对错,到头来,不过是赢了道理、输了感情,得不偿失。

与亲人相处时,好好说话、用心交流,相互之间的表达越顺畅,一个家的凝聚力才会越强。家人之间互相尊重和爱护,彼此关心和理解,正是一个家最好的模样。



# by miaoshanshi | 2024-03-27 14:36 | Comments(0)
2024年 03月 25日

身上自带穷气的人,我劝你不要深交

立身成败,在于所染。

知乎上有则提问:为什么不能和有穷气的人来往?

有个高赞回答说:穷气,就像病毒,是可以传染的。


如果长期跟有穷气的人相处,他们身上的气息便会像病毒一样,沾染你、侵蚀你,破坏你原本美好的生活。


  • 嘴穷的人,向你倾倒垃圾。

李笑来刚从国外学习回来时,有个老同学来找他。

不想同学刚坐下来,就开始各种抱怨。

领导没有责任心,妻子太唠叨,孩子也不听话……仿佛全世界的负能量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。

过了一会,李笑来惊讶地发现,自己居然也开始情不自禁地发牢骚。

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被传染了。

遇事就倒苦水,不如意就消极抱怨怼天怼地怼父母。


这就是嘴穷。

你一旦跟他们相处,他们身上的负能量就会立马传染你。

若是不能及时摆脱,便只能被其同化,跟其一起沉沦。

作家肖于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。

有段时间,朋友每天都在跟她吐槽。

工作的人际往来,家里的一地鸡毛,就连每日的天气路况她都要吐槽下。

上班发语音,下班打电话。

每次肖于都还没来得及消化,又是新一轮的苦水。

于是渐渐地,肖于也开始抱怨、哀叹。

无论工作还是生活,都充斥着各种不如意。

两人也因此越陷越深,一同坠入了负能量的深渊。

嘴上有穷气的人,口中满是怨言,身上全是能量黑洞。

时间久了,你自身的能量也被吸干了。

久而久之,原本明亮的生活,也会因此被毁,变得黯淡无光。

及时远离,尽早摆脱,才不至于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低谷。


  • 手穷的人,习惯性占你便宜。

作家茶茶上大学时有个舍友R。

R的家境不好,父亲是残疾人,本人也是申请助学贷款入学的。

于是刚开始时,大家都心照不宣,无论谁买了零食或者水果,都会多分给R一点。

渐渐地,R开始习惯了,还经常借大家的饭卡。

但是却从不提饭钱的事。

有室友拿了奖学金,R就想尽办法让对方请吃饭。

出去聚餐R便没付过款,谁要是跟她提钱的事,她还委屈道:

“都是同学,至于计较这点儿钱吗?”“如果我有钱了,肯定请回来!”

可实际上,别人出去做兼职赚零花钱的时候,她嫌弃太累不愿意做;

大家都在图书馆学习,争取拿奖学金的时候,她在寝室玩手机、睡大觉。

一边占着别人便宜,一边又想不劳而获,时间一久,大家都知道她的习性,也就疏远了她。


又穷又懒,又贪又爱占便宜,这便是手穷之人。

总想得到不想付出,总是享受着别人带去的便利,却不愿为你提供任何价值。

和这样的人相处久了,谁也不会愉快。

畅销书作家@老杨的猫头鹰讲过英语老师小张和她同事的故事。

两人经培训认识,后来合租成了室友。

可每每在家,都是小张做饭,每次买菜,都是小张掏钱,

朋友不仅不出分毫,还每天下班就让小张帮她翻译,要么是一句名言,要么是一篇文章。

小张表示翻译很累很耗时,希望朋友不要每次都找她,但朋友不依不饶。

一次,她实在太累拒绝了朋友,没想到朋友立刻变脸。

小张见此,几天后就搬走了。

人与人之间,都是相互的。

手穷的人,就像喂不熟的白眼狼,你给再多,他也不会满足,反而对你怨声载道。

对于这样的人,越惯着,越受罪。

别让他闯入你的人生,别让他耗干你的精力。

及时放弃不纠缠,才能让身心回归生活,守住自己的小日子。


  • 眼穷的人,局限你的视野。

郭德纲说:不怕能耐差,就怕眼睛穷。


眼穷的人,只见跟前,不见世界。

没有宽广的视野,无法明智地决断,还自以为自己正确,硬要将你拉到与他同一水平线。

豆瓣网友@Anki毕业后,没找到工作,只好回老家县城的单位上班。

一天,一位大学同学联系他,邀请他去开洗衣店。

周围的亲友知道后,赶紧七嘴八舌地拉住他:

“我长这么大,就没见有人开洗衣店赚钱的。”

“现在洗衣机都这么普遍了,你看周围谁还花这冤枉钱!”

就这样,原本打算一试的他,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:

是啊,现在的衣服家家都能自己洗,谁还拿去洗衣店呢。

他越发觉得同学的想法不靠谱,于是干脆拒绝邀请。

可结果却是,同学开了洗衣店后,生意越来越好,网友却因错过机会,后悔不已。

但其实,只要网友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:

身旁的亲友从未出过县城,更没见过大城市里星罗棋布的洗衣房,自然不会认为开洗衣店有出路。

可网友自己上过大学,对于城里有洗衣房这件事,并不陌生。

只是跟周围的亲友生活久了,难免会顺着他人的思路,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赵玉平说:


鹤进鸡群,只有两个结局,要么被鸡群逼死,要么被鸡群同化。
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也是如此。

和眼穷的人相处久了,他狭窄的眼界和浅薄的见识便会同化你。

长此以往,你的眼界会局限,认知也会矮化。

即使你见闻再多、见地再广,也会慢慢变得平庸,再难有向上突围的机会。


  • 心穷的人,背地里算计你。

大V@二次元猫小姐,讲过她朋友燕子的故事。

燕子回老家探亲时,得知发小珍珍失业,于是便把珍珍推荐到了自己的公司。

燕子能力强,短短两年,就实现了销售员、主管、经理三连跳。

可就在燕子当上经理之后,公司却传起了流言蜚语:

“燕子之所以晋升这么快,还不是跟副总有一腿。”

“就她自己,根本没那能力。”

燕子知道后气坏了,开始调查背后到底是谁在造谣。

不料背后诋毁她的,正是发小珍珍。

燕子不解,自己对发小这么好,为什么发小要恩将仇报。

发小这才回答她:“我们薪水和职位本来都差不多,现在你职位高我好几级,薪水高我好几倍,我心里实在是不平衡。”

想起一句话:心穷的人,心眼就巴掌那么大,怎会容忍你比他过得好?

你飞得太高,他盼你摔下来;你走好运,他又诅咒你快点遭殃。

哪怕你真诚待他,换来的,也可能是他的背刺。

心穷,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绝症。

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,请一定尽早和他斩断关系。

作家曾鹏宇说:永远不要和“穷人”交朋友。

长期和穷人捆绑在一起,你不仅要受他们种种穷气的沾染,还要防着他们的各种算计。

久而久之,你的情绪、你的生活,都会跟着变糟,心累神疲。

立身成败,在于所染。


净化自己的圈子,远离烂人烂事,才是人生最明智的活法。


与朋友们共勉。







# by miaoshanshi | 2024-03-25 11:57 | Comments(0)
2024年 03月 25日

夜读|做到三“慎”,一生安顺


一时慎,一时安;一生慎,一生顺。


俗话说:“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”

慎,是避祸趋福之法,是致胜长久之道,亦是人生的修行。

慎言

慎言,就是说话不轻率,想好了再说,出言有尺,言不妄出。

为人处世,说话是本能,慎言是本事,也是修养。

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

说话切忌口无遮拦,别让自己的无心戳痛了别人的内心。

一个有修养的人,深知言语的力量,所以说话谨慎,让人舒服。

慎独

慎独,独处中仍能保持谨慎不苟。

慎独,是表里如一,是对外的坦荡,对内的心安。

这是一种君子的人格,面对世间的万千诱惑,命运的荣辱兴衰,人生的得失成败,内心始终保有非凡的定力,不迷失,不放纵。

一个人能做到慎独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

凡事都是知易行难,慎独更是如此,这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,也是高级别的律己。

慎独,不是一时一刻的隐忍,而是始终如一的警醒,做人坦坦荡荡,活得自在心安。

慎微

俗话说,细节决定成败。

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,都可能让结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而慎微,就是注重细节的力量,做事忽略了细微之处,有时会酿成灾祸。

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

一颗松动的螺丝钉,能让庞大的机器停止运转;一只小小的麻雀,能让飞机从高空上坠毁;一个随意丢弃的烟头,能让郁郁葱葱的森林化为乌有。

慎微,别轻视微小的细节,脚踏实地,才能安全奔赴下一个站点。

慎言,慎独,慎微。


一时慎,一时安;一生慎,一生顺。






# by miaoshanshi | 2024-03-25 11:48 | Comments(0)